发布时间:2025-10-15 18:09:33    次浏览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体味语言的魅力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赵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名句,它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通过诵读,大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想象、联想的能力。既然诵读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呢?01教师有表情的范读好每篇课文,动之以情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朗读前,教师应该认真细致地对课文加以研究,从而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节奏,不仅要读出文章语言的特色,还要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教师通过有表情的范读,适当点评可使学生进入一种可喜、可怜、可叹、可愕的动情状态而不能自己。02新授课前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的方法,或默读,或诵读,或低吟浅读,或高声朗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再让学生读。针对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可分层进行,有的只要求他们读通读顺课文,有的则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地深情为大家朗读,这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朗读的水平也得以不同程度地提高。03根据课文所表达的中心内容,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如《不吃无主梨》一课讲的是宋元之际的著名学者许衡年轻时的一个故事,我与学生讨论设计人物的声音腔调:许衡这个角色须是坚持原则的人,读他的话时要义正词严,表现出他坚决的态度;朋友们认为吃无主梨是应该的,不吃白不吃,朗读时要用轻松、嘲讽的语气读出他们满不在乎的态度。开始朗读了,同学们个个踊跃“应征”,那感情、那神态、那声音十分逼真,效果很不错。总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是感受,用声音再现语言文字表达的形象情景,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学习,到思想内容的理解,再回到美文佳句丽词的品评,即有量又有质,读写听说相结合,口目脑并用,词汇丰富了,语感能力增强了,知识广博了,眼界开阔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也一定会稳步提高。 欢迎关注“教科语文之家”微信公众平台!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常老师微信:yuzhishu929 传播教育正能量,家长师生共成长!扫码关注,每天都会收到精品文章!扫码进入教科语文之家公益书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教科语文之家公益书吧